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中国环境出版社 作者:环境?;げ炕肪彻こ唐拦乐行?nbsp;
内容概要
环境影响评价是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的技术措施?! 』肪潮;げ炕肪彻こ唐拦乐行谋嘀摹督ㄉ柘钅炕肪秤跋炱兰邸饭灿惺恼?,概述了建设项目环境?;す芾淼恼?、法规、管理程序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标准体系等;介绍了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振动、生态、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和方法;论述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清洁生产分析、环境风险评价、环境监测与管理等内容。
书籍目录
1 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概论 1.1 概述 1.2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3 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法规体系 1.4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标准体系 1.5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1.6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2 环境影响评价总体要求 2.1 概述 2.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 2.3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 2.4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3 工程分析与污染源调查 3.1 工程分析概述 3.2 污染型项目工程分析 3.3 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 3.4 污染源调查 4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4.1 概述 4.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4.3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4.4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5 气象观测资料调查 4.6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 4.7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4.8 大气环境?;ざ圆吆突肪秤跋炱兰劢崧?5 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 5.1 概述 5.2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5.3 地表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4 水环境污染控制管理 5.5 例题 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 6.1 概述 6.2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3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6.4 地下水环境?;ご胧┯攵圆?试验方法A:抽水试验 试验方法B:野外弥散试验 7 声环境影响评价 7.1 概述 7.2 噪声评价的物理基础 7.3 声环境影响评价 7.4 典型工程项目的声环境影响评价 7.5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声环境影响评价要求 8 振动环境影响评价 8.1 概述 8.2 振动产生的环境影响 8.3 振动环境影响评价标准 8.4 振动环境影响评价 9 生态影响评价 9.1 概述 9.2 生态影响型项目工程分析技术要点 9.3 生态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9.4 生态影响评价等级和范围 9.5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 9.6 生态影响预测评价 9.7 生态?;ご胧┯跋斓姆阑?、恢复、补偿及替代方案 9.8 典型生态型建设项目工程分析与生态影响评价要点 10 水土保持方案 10.1 概述 10.2 水土保持工程分析与评价 10.3 水土保持现状调查要点 10.4 水土流失预测 10.5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和分区防治措施及典型设计 10.6 水土保持监测 10.7 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11 固体废物环境影响评价 11.1 概述 11.2 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11.3 危险废物的处理与处置 11.4 固体废物的环境影响评价 12 清洁生产 12.1 概述 12.2 建设项目清洁生产评价指标 12.3 清洁生产评价方法和程序 12.4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清洁生产评价的编制原则 12.5 案例分析 13 环境风险评价 13.1 环境风险评价概述 13.2 环境风险识别与源项分析 13.3 环境风险事故后果及其计算模式 13.4 环境风险后果计算与评价 13.5 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14 环境监测 14.1 概述 14.2 环境监测方案的基本内容 14.3 环境监测方案 14.4 监测数据的判断和使用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③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根据当地水文地质调查资料,识别地下水的径流、补给、排泄条件以及地下水和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通;评价包气带的防护特性。核查开发规划内容是否符合地下水源?;さ挠泄毓娑?;分析建设活动影响地下水水质的途径,提出限制性防护措施。 ④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方式及其影响分析。预测确定可能的固体废物类型,并进行废物处理的相容性分析,以确定所需的分类处理方式。对于拟议的废物处理处置方案,应从环境?;そ嵌茸胖胤治鲅≈返暮侠硇?。 对于将开发区的废物处理处置纳入所在区域废物管理体系的,应确??勺世玫姆衔锎泶χ蒙枋┓匣肪潮;ひ?,并核实现有废物处理设施可能提供的接纳能力和服务年限,确??⑶母骼喾衔锬艿玫椒匣肪潮;ひ蟮拇?。 ⑤噪声影响分析与评价。根据开发区规划布局方案,按国家声环境功能区划分原则和方法,拟定开发区声环境功能区划方案。对于与开发区规划布局相应的噪声适用功能可能影响区域噪声功能达标的情形,应考虑调整规划布局、设置噪声隔离带等措施。 ⑥生态影响分析与评价。生态评价中应从尽可能保持原有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区域功能布局与生态功能区分布相协调、生态建设和绿化设计与原有生态系统相统一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价。 (7)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以区域环境质量目标为前提,考虑集中供热、污水集中处理排放、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置的原则要求,确定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①大气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对所涉及的区域按其环境功能进行区划,确定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根据环境质量现状资料,分析不同功能区环境质量达标情况。结合当地地形和气象条件,选择适当方法,确定开发区大气环境容量。结合开发区发展规划分析和可选用的最佳污染控制技术,提出区域环境容量利用方案和近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总量控制因子为烟尘、粉尘、SO2。 ②水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基于环境容量和基于技术经济条件约束的允许排放总量。总量控制因子一般包括COD、NH3-N、TN、TP等。 对于拟接纳开发区污水的水体,应根据环境功能区划所规定的水质标准要求,选用适当的水质模型分析确定水环境容量(河流/湖泊:水环境容量;河口/海湾:水环境容量/最小初始稀释度;开敞的近海水域:最小初始稀释度;对季节性河流,原则上不要求确定水环境容量)。
编辑推荐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为适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需要,环境?;げ炕肪彻こ唐拦乐行淖橹嘶肪秤跋炱兰圩冶嘈吹?,以满足广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人员的需要。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